AI+政务服务,山东将搭建20个以上AI应用场景 | |||
|
|||
为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、进一步创新拓展应用场景,山东省近日印发《关于加快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推进方案》)和《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政策措施》)。 据介绍,《推进方案》从产业发展、生活消费、政务服务3个方面,聚焦13个重点领域,逐一明确赋能应用方向、具体目标和重点模型支撑,深度拓展应用场景。 到2027年 搭建2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在政务服务方面,《推进方案》选择数字政务、社会治理、公共安全3个领域,作为推进重点。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些领域覆盖了政府治理的核心环节,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数据基础,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应用,提供便捷化、精准化、个性化服务,大幅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。比如,数字政务领域,通过“智能客服”“智能办理助手”,能够有力提升群众咨询、查询智能化水平,大幅提高市民诉求解决效率;同时,建强“鲁惠通”政策兑现平台,开发智能服务大模型,5月底前上线运行,为企业精准匹配推送政策,实现直达快享、免申即享。 《推进方案》提出,2025年,在政务服务、数字机关领域,搭建5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,在8个以上的市开展试点。到2027年,搭建2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。 构建一体化基础大模型服务体系 《政策措施》则聚焦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,支持人工智能发展重点集群、重点平台、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。围绕提升科技创新支撑、强化核心要素供给、深化拓展赋能应用、优化产业发展生态、加大要素资源保障等方面,“一揽子”推出28条具体措施、45项政策措施,形成一套完整的“政策包”。 《政策措施》提到,在支持政务领域应用方面,要统筹“数字山东”发展资金,支持省级利用“开源+闭源”大模型,集约建设“人工智能中台”及多模态数据集,构建一体化基础大模型服务体系,加强规范化、便利化人工智能支撑能力供给。
|
|||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 |
|||